由赫斯维克工作室设计的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教育的重要地标,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是学校校园更新计划的一部分,提供了一系列的多功能场所,可供33000 名大学生使用。不同以往的是,学习中心呈现为一个交织着社交和学习功能空间的建筑,创造出一种动态的环境,有助于非正式的以及偶然的学生与教授间的交流与互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定位不再是“Center”(中心),而是“Hub”(枢纽),单一中心的大学学习空间被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多中心的、自治与开放的学术交流与分享平台。在资讯时代,校园里最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人们相互连结的社交空间,让学生们或教职员们有更多认识、相遇、交流、共同学习的可能。
十二个塔楼,逐渐向底部收拢,非常明确有序的环绕在中部巨大的中庭空间,内部设有56间椭圆型的教室,像这样没有明显角落及直角的空间,有助于协作式的学习。灵活的体量形式使得教授可以更容易接近学生,并促进个体之间更紧密的合作。而面向中庭的开放空间则规划阳台、花园与露天走廊,是教室之外,非正式的社交场所,有助于不同科系领域的学生及教职员们沟通及互动。
新的学习中心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综合学习环境,社会公共空间让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教授和研究人员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这种环境和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更多新的想法,并能够引发未来的创新和新知识,并有很多跨学科的合作。
而且当地的建筑法规和高标准的环境要求意味着必须采用混凝土施工方法。因此设计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让这个不起眼的材料建成让它看上去是个很漂亮作品。
楼梯间和电梯间的混凝土核心筒里面有着700幅特别设计的图案,涉及从科学到艺术再到文学的各种话题。这些覆盖的图案特别委托插画家萨拉·方纳利设计,它们是各种模糊想法的触发器,同时让空间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曲线的立面板材有着特别的水平纹理,是用十个经济节约的可调节硅树脂模具制作的,创造出了复杂的三维纹理。整个建筑的混凝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原始的处理手法,使得整个项目显得好像是用湿的粘土手工制作的一样。
为了应对新加坡常年的高温,建筑开敞通透的中庭是天然的换气口,使得围绕塔楼教室的空气循环最大化,并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到凉爽舒适。每一个房间都有静音的制冷设备,代替了传统的高能耗的换气扇。
在数字信息时代,许多学生有多个通信设备用来获取各种知识,学习中心让这个教学大楼在21世纪扮演者它应该的角色。不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育学生,这个南大的新标志提供了合作学习研究的环境和空间。每天开放时间很长,学生在此聚集,学科之间知识共享,共同合作研究,并会培养出未来的领导人。